互联网时代的高效英语学习
是不是深陷英语学习的坑,无数次的想把英语学好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英语学习确实时一条漫长而艰辛道路,英语学习是没有终点的,至少目前对我来说时这样的。对于英语基础差的人,往往认为只要好好学个一年半载到时候就很牛叉了,这完全不现实。学东忘西对英语学习来说来说是常态,活到老学到老绝对是正确的。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我不知掉了多少个坑,拐了多少个弯,磕磕绊绊一路过来,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我的英语学习方法,觉得有些方法是通用的,所以将这些方法做了总结,并且结合这些方法简单谈了下如何打造坚实的基础,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些英语学习工具和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被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其他领域不敢说,就从本人所从事的IT行业来说,要想在工作中游刃有余,那么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或者说决定了个人在IT业中的前途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有:
- 现今各种国际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是用英语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管理语言。
- 几乎所有流行的软件开发语言都是以英语中的词汇作为关键字,并且在开发中,开发人员基本都以英语词汇作为程序中各种变量、业务的名称。
- 由于IT技术的发展极其迅猛,各种新技术层出不求,很多时候一种新技术还没被一定比例的开发人员接受,已经有N多种更完善、更先进的技术发布,几乎所有开源软件项目说明基本都是英文。
- Google搜索引擎对英文搜索准确率几乎是完美的,用英文关键字查询技术难点可以节省大把的时间。
由于英语不过关,在软件开发中感受到力不从心,或直接导致技术代差。基于种种情况,掌握好英语是迫切的需求。那么怎样才能步步为营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呢?
学习方法
总的来说我使用过得学习方法:持久战法、碎片法、生活方式法、实践法。因为个体差异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学习方法。下面逐个作介绍:
持久战法
如果将英语学习作为一个工程来说,那么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庞大的工程,是一个从点到线到面的过程。
首先说下系统性。英文学习对非母语的学习人员来说有字母表、单词、词组、句子、语法、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写作、口语、文化背景这几个部分,这几个构成了英语学习的系统组成部分。单词依赖于字母;单词构成词组和句子,正确的或符合英语句子约定的句子依赖于语法。能写出没有语法毛病的句子不等于英语已经没问题了,觉得能看懂英语原著了;其实,英语学习中最难的一环是在文化背景,这需要通过长期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等来突破。所以学好英语不是将单词生硬地堆叠到一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融合英语学习的各个部分从而达到1 + 1 > 2的效果。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觉得自己英语很牛X,英语四六级不在话下,而且还能考高分,在其他同学面前是大神。但是到了要应用的时候却倍感无力,比如阅读纽约客(The New Yorker),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s);或是一些原版散文书,还有就是平时看的原版电影(无字幕的)、TED演讲、Youtube视频;抑或是在工作中查阅资料、到开源社区请教问题等。究其原因,主要有:英语学习缺乏系统性,基础不扎实,缺乏英语实际应用的大量训练。
再来说说复杂性。英语当然首先是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核心,经过千百年还能生存下来的语言,说明其强大性。语言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地变换,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的需求,语言本身就要自我进化。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语言也变得复杂起来。每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沉淀,是经历以漫长的过程。只有身处在文化中,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化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的培养是一个磨合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这让英语学习不只是简单地学习语言体系结构和知识,更是要去体会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这就让英语学习增加了复杂性。
最后英语学习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英语中听、说、读、写每一块都是一个子系统,每一块都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熟练。听说读写各个模块相互影响,比如听说两个模块,掌握了说的规则(连读、美音中t在两个元音中的发音等)就直接提高了听的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写作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说明单词量、理解能力、阅读速度等都得到了提高而反映到了阅读上。写作能力的提高,说明文字表达能力提高,而这种能力是很容易转换成口语表达能力的。所以,英语学习中不能刻意提高听说读写中的某一个,而是要各部分都要全面的提升,在各部分共振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线性的学习效果变成指数级的学习效果。
10000小时理论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完全适用的。只有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做到从量变到质变。每天3小时,坚持10年的时间,那么一般人也可以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专家。但是,有的人说,我学习英语都十几年了,怎么我的英语水平还是和那么烂,连看纯英文的简单新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原版电影、杂志,或是TED演讲了。其实,真的要问问自己,你真的发自内心的好好学过英语吗?我们在学校里学的英语最多只能用来应付中国考试,如果自己不真切地自学,我觉得想要靠在学校里的那几年时间学好英文几乎是不可能的。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锤炼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拼了命地学习了几个月,结果发现并没什么用,感觉啥也没提高,倒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误区,花费了时间并不能提高英语水平,只有在“对”的地方话费时间,才能真正提高。那么什么才是“对”的地方呢? 我觉得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人基础好,而有的人基础薄弱。不要相信什么一个月学会流利英文, 30天从入门到精通这些夸张、诱人的广告,那些个英语培训机构都是骗人的。
碎片法
对于上班族来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周末以外有固定的大块时间是不确定的,比如加班就打破了日常规律。所以我们要找到零碎的时间来学英文。零碎的时间可能是2分钟,5分钟,半小时等,这些短时间段不适合用来深度学习。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零碎时间记一些单词或看一篇短文,比如说在medium上看一篇和专业相关的文章,或打开平日里记录的生词,一边默念生词并猜想这个词的词根是什么,具体意思时什么,然后再看正确的解析。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单词量慢慢上来,阅读能力慢慢地提高,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来,是一举两得的方法。 生活方式法 如果没有一种办法来约束自己持续不断地学习,那么很容易在3分钟热度后放弃。没有什么学习是既轻松又高效的。持久性的学习是特别考验意志的一件事,在学习意愿低落的时候很痛苦,心魔就会让你觉得学得再多也没用,况且学习了那么长的时间,效果缺远远达不到预期,这时候是危险期,很多人就在这种时候自暴自弃,最终选择退出,被现实打回原点。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学习意愿低落的时候尽量不影响设定的计划,尽量减少负面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我在英语学习的漫长道路上也有过无数次这种学习意愿低落的时候,但我依然没有放弃,我觉得是我发现了一种能克服这种问题的途径——将英语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试想一下,在生活中是不是有些事情是必做不可的,不然全身都不舒服。比如,每天晚饭后都要喝一杯茶,而且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但有一天因为没有茶叶了,喝茶的欲望特别强烈,这时是不是感觉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恨不得赶紧到超市去买,感觉像毒瘾发作一样难受。在日常中,我们对这种养成了的生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那么联想到英语学习,我们是否也可以将英语学习变成一种“上瘾”的生活方式?答案时是定的。
不是有个理论吗,一种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我们可以粗略给英语学习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如果我们晚上12点睡觉,第二天7点起床,是否可以调整成11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这样我们在早上头脑比较清醒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全神贯注地记单词。 我就有这个习惯,而且这个习惯已经差不多坚持3年了,在这3年中我将Vocabulary Builder这本数记了不下7遍,而且每天差不多只记一个chapter中的两个词根相关的单词和大声朗读解析,既记了单词又训练了英语口腔(我在后面会讲这样做的好处),好像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都要去念一段经书一样,不然会有负罪感,并且整个人都不好了。在这样以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来驱动学习的方法比逼自己去学习要放松许多,而且不用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可以不间断地一直做下去。
实践法
实践出真知,英语学习也一样。要想最快最有效率提高英语水平的方式就是去实践,去实际应用。在应用中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疼痛中能获得最快的提高。
记单词10遍不如实际运用1遍。以写作为例,在运用中不仅要搞懂词的词性、意思,还有适用的语境,同义词等等许多东西;这样才能准确匹配到脑海中联想到的词。将单个意义不大的词串联在句子中,我们给这个词创造了一个微场景,可能这种场景是由大脑构建的虚拟现实生活场景,或是联想到的一句话、一本书、一句话、一个地方等等。这种微场景让我们更易将生词或非常用词或容易忘记的词转换成长期记忆。 虽然实际应用所接触的单词量和范围可能没有通过专门记单词那样多, 但是, 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上图所示,如果只是一味的输入而没有输出,就不能获得输出的反馈,而这种反馈对错误的及时纠正非常重要。有了反馈,我们输出反馈就知道某个知识点掌握的如何,才能相应地调整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举个例子,我们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输入),看看效果如何,可以写一篇文章来检验效果(输出),在写作过程中你就会发现那些语法知识点掌握的不到位或哪个单词比较生疏(反馈),从写作中我们完成了输入->输出->反馈的过程。很多人学了很长时间的英语还处在初级阶段,就是缺少了这个输出环节。
在过去的一年中, 我坚持用英文写日志,一有想法或有什么想要通过日志来表达的,我就会用英文作为记录日志的工具。 在这一年中我发现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从一开始的害怕思考, 很难找到要表达准确意思的词, 到现在我能不那么费力就可以写出几段话, 并且很少有语法错误,这都要归功于实际应用。 其实, 最开始用英文写作前, 我就将它视作一次验证, 验证实际应用对学习到底有什么样帮助。 最后的结果我很满意, 确实, 实际应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不在多而在精, 精则通,通则达。只有将所学到的东西消化、吸收,才能触类旁通, 学习上的系统性就慢慢地构建起来, 到后面只是简单的添砖加瓦罢了。
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原版小说是在2012-2013年的时候,是 Gone with The Wind (《飘》)。当时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是看一句然后在大脑中翻译一句才能勉强看懂,不但阅读速度奇慢,而且阅读质量也很差,还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单词,只得在PC版的金山词霸上一个一个查询,看了后一句忘了前一句说的是啥, 阅读起来特别吃力+辛苦。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连第一页也没有看完,而且搞得我云里雾里,又不得不再从头看一遍,不然连个故事的梗概都没读懂,后面就基本没法阅读了。我这种当初能过六级的,感觉自己有点牛逼的,连一本小说都看不懂,这也太讽刺我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了。但是我就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我发誓,我要用一年时间把这个板砖给啃完。随着阅读的慢慢深入,渐渐的,Tara庄园的人物、风貌以及相应的故事架构便在我的大脑中构建起来了。当读到第40、50页的时候,我基本搞清楚了故事的背景和也了解些19世纪美国南部的文化,Tara庄园千金小姐Scarlett和在棉花田干活的黑奴的画面到现在依然清晰留存在大脑中。最后我差不多花了8个月的时间一字不落地啃完了整本书,而且书的三分之二是在最后两个月的周末读的。
在阅读《飘》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随着阅读的展开,我的阅读能力慢慢在提高,可能一开始还察觉不到,但是等读到书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能很明显得感受到这种能力的提升。从一开始的狂查单词,到后边的查词频率慢慢降下来,不只是单词量有了一定提升,因为有的词查了很多遍了,都能在大脑中有了对这个词的基本释义,连猜带蒙都可以读懂每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其次,《飘》这本书真的很经典,很有意思,在极大的吸引力下,再痛苦也要逼着自己把它看完。
当读完《飘》以后,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次阅读是一种享受,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而这也让我找到了继《飘》后继续阅读更多原版作品的动力。从这次漫长的阅读过程中,从对一部厚书的畏惧和痛苦地挣扎慢慢地转换成享受,我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英语的学习可以不用那么枯燥、乏味,在冥冥之中就可以有很大提高。深度阅读一本大著作真的可以迅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实践的魅力就在于让理论上让人痛苦的东西通过时间的积淀慢慢融入到血液中。我们学那么多年的英语毫无疑问是用来运用到生活中的,不然学它干嘛?
无论英文水平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勇于运用。用英文来写日志,看纯英文的视频,阅读原版著作,如果时搞IT,那么运用英文的场景就相当广了。每一次的应用都会刺激大脑,使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建立关系,当这张英语知识神经网络越来越复杂的时候,那么就是我们英语水平越来越好的时候。
如何打造坚实的英语基础 & 书
单词
适用方法:持久战法、碎片法、生活方式法、实践法
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没有一定量的词汇作基础,想要迅速提高英语水平是不可能的,也不实际。记单词应该是我们学习英语初期花费时间最多的工作。我相信在每个人的英语学习生涯中都试过各种记单词的方法:脱离上下文的死记硬背、以阅读来记单词、卡片法、图片记忆法、看视频学习法等。
死记硬背是最低效、记忆的单词的质量最差的方法。很久以前,我记单词的唯一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就像背乘法口诀表,枯燥无味。而且,单词的释义是中文,一个单词只能记住中文意思,中文意思以“的”字结尾的时形容词,以“地”结尾的时副词;这样记单词真的很痛苦,只是记住了简单的中文意思,完全对单词没有整体的理解——词根、词性、发音、变换、组合等。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会读基本就可以根据词的整体认知看几眼便能形成短期记忆,并且正确地书写出来,不管单词有多复杂,它都有一定的规律。
以阅读扩大词汇量是不错的选择,在上下文中记忆的单词往往可以形成长期记忆。在阅读时碰到生词,应查询权威的英英词典(如Merriam-Webster)来帮助理解。权威的词典一般都有单词的详细解释、词源、正反意词、词根、例句,这对记忆单词是非常有用的。在阅读中,我们往往对一个不常用的生词查询了很多遍,到后面在大脑中形成了长期的记忆,想忘都忘不掉。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当年在读Gone with The Wind的时候,我碰到了”rage”这个词,我查了一遍又一遍,最终这个词变在大脑中形成了永久性的记忆。虽然阅读能帮助记忆单词,但是阅读中遇到的单词的范围不是很宽泛,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词汇量。
有许多人是用卡片(flashcards)的方法来记单词的,但至今我都没有正式用过这种方式,所以也不好评价,有个quizlet.com的站点有这个功能。用过Merriam-Webster电子词典App的人应该都用过将查询过的词添加到favorites的功能,这个有点类似flashcards,可以迅速回顾查过的单词,如果没能记住单词,也可以混个脸熟。
图片记忆法或看图记单词是另一种能在短时间内对常用或非常用的单词形成良好的记忆,只要记一次,下一次再看到这个单词便在大脑中有了一个与单词对应的图像,比如各种”jump”:jump, hop, leap,用文字来描述这些词之间的区别往往效果不是很好。此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得深和准。
Jump -> hop -> leap
还有的人热衷于通过视频(包含电影、电视剧、英语学习视频等)学习单词,这种方法类似与通过图形图像来记单词。
很多英语基础不好的学习者觉得记忆的单词越多越好,而不知道或还没法认知单词的记忆质量。那么什么时单词的记忆质量呢,我觉得可以有下面的几个问句来概括:单词的意思你是记的是中文意思还是英文意思?能否快速准确地拼写?是否知道单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及词性?是否知道某个单词是由什么词根组合或演变而成?是否知道单词的多个意思?是否知道单词的适用语境?单词的记忆质量不好会导致:
- 阅读时要将单词翻译成中文意思然后在将各个意思连接起来理解,阅读效率和质量低;
- 看不懂没有生词的句子;
- 写作时难以找到可以下手的单词或选择了错误的单词导致意义和自己想的完全对不上;
- 写作的内容单调乏味;
- 很难根据一些既定的规律自己造词。
如果我们能在日常学习中巧妙的运用各种单词记忆的方法,将各种方法组合起来,那么单词记忆就不会那么难了,只要坚持符合自己的方法,那么词汇量会慢慢地增加的,并且单词的记忆质量也会逐渐变好。这里再次很负责任的强调,不要记忆以中文作为单词释义的词汇,不然会掉到中文式思维的坑中爬不上来,这是血的教训!!!除非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就另说。用英文学英文是学好英文的最基本、最重要一步!许多人会说,连简单的单词释义也看不大懂还要用纯英文来记单词,那不是自找苦吃吗?万事开头难,人总是对未知的困难有强烈的排斥,对养成的习惯很难做出改变。比如你以前一直都是记单词的中文解释,现在突然让你抛弃这种自欺欺人(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方法,会感到无所适从、畏惧、挣扎。良药苦口利于病,对这种养成了的“顽疾”,要彻底将它根除才能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当经过几个月这种以英文记单词的正确方法后,渐渐的你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再也不愿跳原来的坑。除非英文基础实在太差,连初三水平都没有,那么可以用中文释义来记单词,一旦达到了初中以上水平,那么请买一本权威的英英词典或装个英英词典App。
背记单词还是记单词?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背单词,感觉对单词的记忆要像中学时候背古诗词那样,每一个字母在单词中的顺序要完整地背下来,在拼写单词的时候像默写古诗一样快速的拼写出来。这就是我中学时候的单词记忆法,现在想起来觉得无可理喻,毕竟那时候信息相对封闭。单词是用来记的不是用来背的!背单词和记单词有着本质的区别——单词的构成有规律性,比如mediterranean这个词有两个词根组成:medi: middle 和 terra: land。如果完全脱离单词的构成和意义来疯狂地背单词,那就太痛苦了,单词的记忆质量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能达到记得住但不会用的程度。
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
本书以词根来记单词的,每一个词根都有出处,并且列出几个相关的词,每一个词又有例句、词源及详细解释。每一个词条的解析可以作为一次未阅读,所以本书可作为扩展词汇量的书,又可以作为阅读书,可谓一举两得。但本书由于是纯英文的,适合中高级水平的同学。此外,VB采用韦氏音标,其他我们熟悉的有国际音标和美式KK音标。
在记忆本书中的单词的时候,可以放支铅笔在旁边,等看到自认为重要信息或生词时可在下面划线,然后查找生词的释义,并将释义写到空白处,以后就可以省去重新查询。不是有人做过研究吗,在学习的时候边做记录,人的大脑会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更好的记忆。那为什么不用圆珠笔或钢笔来做记录呢?有人认为“我习惯用钢笔或碳素笔”,铅笔是给小孩用的。其实用铅笔记录好处多多:
铅笔芯中包含碳元素,碳分子较稳定,长时间保存字迹不会变。还记得小时候用圆珠笔写的作业本上的字迹早就像水墨画了吧; 铅笔字迹可以用橡皮擦擦掉,铅笔和纸张就像计算机中的可擦写存储器; 铅笔字迹颜色不那么醒目,不会喧宾夺主而影响页面阅读。
由于以上原因,铅笔时我们学习时候的得力帮手。
对于基础相对弱一点的同学,开始读本书时可能会有点难,但要坚持,到后面慢慢习惯英文思维方式后就好了。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查询生词时,坚决不能查询中文意思或将中文意思记在书上,要查询英文意思并将它记在书的空白处,要完全融入到英文思维世界中,抵制大脑习惯性地转换到中文思维习惯。
语法
适用方法:持久战法、实践法
我记得在中学的时候,老师都特别重视语法的学习,有时真的感觉不是在学英语而是在学英语语法,一个语法点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这给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为以后向更高阶的学习做好了必要准备。
虽然中学的语法基础已经足以应付大多数的适用场景,但可能不具备系统性,语法点都是发散在各个阶段的各个章节中了。要进一步系统性地掌握、理解英语语法,那得将已学到的语法知识归零,找一本比较权威的语法书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一是对以前的知识的查漏补缺,而是对整个的英语语法体系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在将来遇到语法问题就可以凭印象查找语法点,不然将语法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
对于语法基础薄弱或没有语法基础的同学来说,可能语法就是挡在学习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很多时候可能对语法的畏惧导致放弃。其实,对每个学习者来说都一样,语法是英语学习的一道坎。有的同学在学校里打好了基础,那么英语学习起来就轻松许多。对于基础弱的人,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基础知识,配以大量的练习,把语法点内化成一种条件反射。现在网络上有特别多比较专业而且免费的英语语法视频,通过观看系统性的讲解语法的视频是一种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毕竟语法学习比较枯燥。
其实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也有利于中文写作。英文和中文都是SVO的结构,在中文写作中或阅读文章时,会时不时地检查语法结构,看语句是否通顺,句子中是否缺少必要的语言成分。久而久之,感觉自己的中文写作水平也有了提升,这真是一个不错的bonus啊。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本书比较系统的讲解了常用的英语语法,对于欠了语法债的同学来说,可以好好的补补了。书中配有大量的例句,不只是教我们语法点,更让我们会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语法问题,第一时间到本书中来查阅。纯英文的语法书,在学习语法的同时,还可当做阅读,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阅读
适用方法:持久战法、碎片法、生活方式法、实践法
阅读绝不是读多少就获得多少知识的线性关系。阅读不仅能迅速将我们带入到纯英文的语言环境,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原版书籍带来的快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慢慢地发生变换,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三观。具备无障碍阅读英文作品的能力是对英语学习者的最大馈赠,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理解去认识、理解作者的观点、思想,或让别人错误的理解、肤浅的认知引导我们到错误的思维误区,一旦具备这种能力,世界都瞬间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能和世界上一流的大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突然发现世上还存在如此有趣的、有思想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认为英语没啥用,说现在是智能时代,只要一个App就能搞定的人所无法达到的认知。只有正真体会过英文(包含自主思考)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人才对这些论断不屑一顾,因为连思考都不是自己的时候,人类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现在很多人都不读书,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娱乐化、快餐化的网络文化占据,不是微信、QQ有新消息就是某个App又有新的推荐,一点开链接,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被吞噬得干干净净,很难有整块的时间能静下心来深度阅读。越是在这样浮躁的环境下,我们越需要深度阅读,英文阅读更是如此。对于上班族来说,能安安心心阅读可能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应为一天的工作下来,身体已经很疲惫了,很难在晚上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周围的环境各种影响,基本不具备深度阅读的条件。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创造这种适合深度学习环境呢?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实践,晚上早睡(10:00~11点以前),第二天早上5:30左右起床,比如说08:00出发去上班,那么我们至少有2个小时的时间来深度学习,并且在早上我们的大脑经过睡眠后处于放空状态,也很少有外部影响(没有各种噪音,在夏天的时候气温刚好不冷不热),这正是高效学习的最好时段。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是培养英文思维最有效的方式。在阅读时,我们的大脑要比阅读中文的时候转得更快、更累,只有当我们融入到英文式思维方式中时,这种“累”的感觉就会慢慢地减弱,最后达到和阅读中文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效利用空闲时间或挤时间来阅读,不断地刺激大脑,达到流畅阅读、获取知识、感悟的目的。在这种长期的阅读刺激下,你会发现以前养成的中文式思维会在这种纯英文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慢慢矫正过来。
在英语的学习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因为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的核心之一,我们常说“文盲”不就是“看”不懂吗。对阅读资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个人对阅读材料选择的一点心得:
- 选择原版书(进口书最好),不要阅读那些中国人写的或尽量避免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的书。
- 选择的范围要广,历史、地理、人文、科学、专业技术等等各方面都要涉猎。
- 所选书目的难度要适中,让自己一直处于非舒适区,大概能读懂70%左右的书是最适合用来提高阅读能力的。如果难度太大,就很难坚持下去,反而会打击阅读积极性。
- 所选的书最好是自己感兴趣的,这一条和上面提到的第2条并不冲突,在保证有兴趣的前提下,尽量扩大阅读范围。
- 所选书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
推介一些书&杂志
Gone with the Wind
War and Peace
On the Road
The Glass Castl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 Farewell to Arms
Walden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
The Illustrated Bible Story by Story
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NEW YORKER
写作
适用方法:持久战法、生活方式法、实践法
在英语学习中,我觉得特别重要但是常常被人忽视的是写作。其实,说写作怎么重要都不夸张。写作是最锻炼人的,首先你得100%的专注于你要想表达的东西;其次,要在大脑中反复查找出最贴近思维的词、语句、语句格式等;还要保证最少的语法错误。这样下来,写好一篇文章对初学英语写作的人来说其实是很累、很痛苦的过程。只有在痛苦中一直坚持,通过长期的练习,还有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那种痛苦的感觉会慢慢减弱,直到有一天,发现原来用英语写作和中文写作也没多大区别啊。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征服了英语学习中的一头大Boss,往后英语写作将变得不在那么可怕,你会更加享受用英语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更可以通过各种英语博客平台(如Medium,wordpress等)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技能与感悟分享到全世界,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你的读者将不再受到限制,请尽情享受这种感觉。
很多人不知道要写什么东西,感觉生活很无聊,没啥可写的。其实,只要仔细想想,有很多让我们值得写的东西:记录这几天内的所思所想,或是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读书笔记,或是写故事,或是写回忆等等一切认为可以表达的东西。这个世界每天都发生那么多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记录。比如:我每个月都会创建一个文档,用来记录每天的日志,日志可能时一段话或一页文档。一年下来,每页以600个词来计算,每个文档平均6页,一年就是72页,72*600=43200词。单纯写日志就可以达到4、5万词,再加上其他的写作,比如说每个月写一篇5000词的文章或每个星期写1000词的文章,那么一年下来就能大约达到10万词左右。这样的写作量绝对保证一年后写作水平从量到质的飞跃,前提是每一次写作都要尽力而为。我经过一年的试验,从刚开始想一句化都不容易,到后面的手到擒来,和写中文的感觉差不多,而且养成了良好的英文式思维习惯。
在英文写作时,我最常用的时Google docs,如果会翻墙那么用Google docs会有很大的帮助。它和Office Word相似,但是完全运行在云端,只要有网络,到哪里都可以写作。Google docs还提供插件、语法及拼写错误检测等。
其实用什么来写做不重要,只要符合自己需求的就ok了。只不过在计算机上写作,文字容易编辑和修改,并且可以无限复制与分享。日常写日记的话,推介Google docs(如果可以翻墙),容易上手,文件安全有保障,并且可以永久保存。也可以将将写好的文章、日记保存到有道云笔记或QQ日志,或其他博客平台。Google docs提供了简单的语法检查,如果要分析写作内容的好坏,可以添加语法插件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可以用专业的语法检测工具Grammarly来分析,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给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批改、分析。
由于在学校里我们绝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英语写作训练,写起文章来感觉无法下手,不知道要用什么体裁、语句格式,标点符号怎么用,如何分段、总结等等。要想彻底杜绝写作中的一些基本性的问题,系统性的学习英语写作是极其重要的。
在我以前的写作学习中,我使用了外研社出版的《美国大学英语写作(第6版)》(College Writing with Reading)这本书。边学习本书边练习,我在英语写作的初期以本书作为指导,对一些写作不在那么畏惧和迷茫。
成语/俚语/idioms
适用方法:碎片法、实践法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知道单个词的固定意思,但是有些很简单的词放在一起就懵逼了,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东西。比如be made of, take off, let down, go up, make up这些正式、常见的;还有像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can’t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这些口语化的;还有像de facto, pro bono, Achilles’ heel, Trojan horse等这些拉丁和希腊词组或成语。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经常会碰到俚语,如果在之前不认识这些俚语,那么基本听不懂演员们在说什么,所以对一些电影、电视剧常的俚语,比如fuck up, fuck off等要掌握。
在成语学习方面推介A DICTIONARY OF AMERICAN IDIOMS这本书,可以当做成语词典来用,也可以用来进行微阅读。日常阅读中的一些不认识成语或短语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解析。
口语
适用方法:持久战法、碎片法、生活方式法、实践法
在所有的英语学习中,口语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最困难的部分了。因为缺少语言环境,又有一堵墙拦着,无形中对英语口语的提高增加了不少障碍。
说到口语,我们最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口音,美式口音、英式口音或其他口音,然后专门针对所选口音进行长期的练习,直到完全练成美式或英式口腔。比如说你喜欢美式英语,感觉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口语是多么牛X,那么最好的方式是先找一些权威视频看并跟着练习,掌握各个发音要领,然后在日常学习中要逼自己应用(比如记单词或阅读的时候),这里推荐American Accent Training这个系列的视频,我当年就是用的这个系列的视频。每一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一开始都是痛苦的,英语发音也不例外,我相信经过一两年的训练,任何以前让人笑话的口音都可以完完全全的纠正过来。
发音的提高可以极大的提升听力理解。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在看电影或talk show时,我们听不懂在说什么,但当我们打开字幕时,原来是一句简单的话。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简单的对话也听不懂呢?其实这是发音能力不足造成的,比如对连读、不发音、长短元音等发音规则掌握的不好或以前没有这方面的训练,那么很难听懂说话人表达的意思。当习惯了某种自认为还可以的发音时,我们在记单词、阅读、或在用英文思考时会下意识地训练这些发音规则,最后会被带偏,各种奇葩的口音就是这样来的。在训练发音时,一定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录音纠错,即将自己的发音用录音软件或手机上的APP录下来,然后和纯正的发音作比较,找出发音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并加以纠正,然后模仿纯正的发音,如此反复,直到发音没问题为止。
在纠正发音的同时训练口语表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练习:
- 自己跟自己对话
- 每天给自己一段时间自由表达,内容任意,并同时将表达的内容录下来,随后在从头到尾的听一遍,留意表达中的发音、语法准确性、语速、用词、表达的连贯性等,在每一次的自由表达时,尽量规避上一次的问题。
- 多看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演讲或日常表达视频,并思考和模仿。我也推荐英语为非母语但英语表达能力不错的人的视频,因为他们和我们英语学习者有很多共同之处,在看视频时观察他们是怎么表达的,主要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用词和语气等。
- 和身边的其他英语学习同学交流,如果能进行深度交流那就太好了,深度的表达能极大的让我们专注,充分调动我们所累积的知识库,对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最有效的。多看talk show并模仿之。
在口语中,有一点口音没多大问题,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不只是单纯的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因为表达能力涉及到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认知等,所以要提高表达能力就要在其他涉及到的方面也要提升。
翻译?
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和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根本就没必要搞什么翻译这个部分,除非你要成为翻译人员。给我的感觉是中英互译有时会起到反作用,不但提高不了英文水平,有时候是一种阻碍,因为在翻译时会用到中文式思维,这在学习英文时是大忌。大家都是听说读写译,其中译是最不需要去刻意练习的,但你达到一定水平后,翻译自然就会上去。
工具 & 平台
电子词典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生词,一部好的电子词典能减少我们查找生词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学习本身。电子词典本身不存在携带问题,走到哪都可以轻松查阅。从几年前开始我只用伟氏电子词典(Merriam-Webster)来查单词。首先是伟氏的,内容有保证;二是词典对单词的解释比较详细,还有各种例句,近义词、反义词,单词起源等等。第三,词典中可以标记已查词汇,便于以后回顾和查阅。
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上下班挤公交、地铁时我们可以掏出手机阅读一些纯英文的时事新闻、文章或小说;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此时手机上的电子词典就是最理想的查询工具。
YouTube
我个人觉得最有效提高英语发音和听力理解的地方就是Youtube了,没有其他平台能和它比较。YouTube上面不计其数的视频资源绝大部分都是英文;当然,能有效提高听力水平的前提是要能看懂,连看都看不懂,就别提听了。因为我们的母语不是英文,没有语言环境,想要听得懂首先得看得懂。在看得懂、口语发音也没多大问题的基础上来看Youtube视频,那么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个人为例吧,在5年前,想要看懂TED视频是基本不可能的,只能看得懵懵懂懂。后来用英语学英语,阅读大量的英文原著,慢慢地我的阅读能力得到了特别大的提升。加之,在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刻意去查找生词并练习和改进发音。3年以后,也就是两年前,我基本能毫无压力地看懂TED视频。但是,要看懂或听懂Youtube上的各种题材的视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YouTube上的视频时全球用户上传的,就有各种口音:美音、英音、欧洲口音、印度口音、非洲口音等等……;总之,各种口音层出不穷。在这么多口音的饱和攻击下,我崩溃啦。然而,YouTube上的视频是很有趣的,听不懂没关系,当作是看休闲视频,没必要刻意去听清每一个音节。在YouTube上看了一段时间的视频后,我发觉我的听力水平上了好几个台阶——不仅能分别出各种口音,也不在留意口音,重要的是能听懂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到现在,YouTube上的视频对我来说都是小意思了,除了特别专业和有许多俚语的视频外,其他都没有能难得到我的了。
YouTube不只是个视频站点,我觉得更重要的时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知识分享的最重要的平台。等英语水平上去了,就可以轻松观看上面的公开课、技术分享视频、各种发布会、直播等,带你进入到一个真正开放思维世界,各种思想的碰撞,让你生活不在无聊。在有趣的视频中学习,这是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最好的方式,可惜这个站点被和谐了。
Wordpress
有各种页面模板可供选择,是个十分强大的博客平台,拖拖拉拉就能搭建属于自己的博客站点。
Medium
国外比较热的博客平台,可以创建出版站点,还可以写文章赚钱,需要翻墙才能访问到。
Github pages
搞IT的应该都直到Github这个代码托管平台,但是知道可以利用Github来搭建完全免费的blog站点的非IT人士应该不是太多。借助Github pages,你可以将文章和资料分发到上面去。
Grammarly
这个工具我在前面提到过了,Grammarly是一个提供英文语法及错误检测服务网站,有些高级功能要付费,但我觉得免费的服务就满足日常的写作了。有时候我们自我感觉写的东西很完美,不会有明显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问题等,直到grammarly上已检测,发现很多低级语法错误。基本的语法、拼写检查对于新手和老鸟都适用。